乡土聚落——另一种几何学的探究讲座顺利举行
2024.01-13
2023年12月21日,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何依在77779193永利官网举行学术讲座,题目为“乡土聚落——另一种几何学的探究”。讲座由城市规划系系主任武廷海教授主持。这次活动也是重点领域国土空间规划相关知识课程群虚拟教研室的示范课。
首先,何依教授从人类学视角切入,提出如何在学术研究中“把自己作为方法”, 讲述了在宁波地区二十余年田野调查的经历:从无序村庄到有序组团——从典型个案到类型差异——从内部祖先到外部神庙——从聚落分析到地域演化——从田野调查到规划实践。通过深入观察、参与、思考提出原创性的学术问题,将个人经验与切身体会带入其中,使“自己”与相关知识建立关系,而不仅仅依赖文本阅读。在这一过程中,何依教授团队在看似无序的村落中,通过发现“堂前”这一祭祖建筑的意义,揭开了宁波地区乡土聚落的“社会-空间”密码——房族院落,一个属于内部世界的几何型制;对应浙东地区历史上“族房两级制”的社会组织,展开了商业市镇、内湖渔村、古道塘路等不同类型房族院落的推演;并进一步从祖先控制的“族”跨越到神灵护佑的“境”;从聚落单元的“点” 拓展到地理环境的“域”;最终理论指导实践,主持的“宁波市走马塘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规划”获全国优秀城乡规划一等奖。在此基础上,何依教授结合美国建筑人类学家拉普卜特的《宅形与文化》,区分了“上层的设计传统”和“民间的盖房习惯”,其中乡土聚落的营建过程是下意识地把制度、信仰、宇宙观等在本质上不可见的领域,转化为可见的物质形式。并借用日本建筑学家藤井明的表述:“作为另一种几何学的存在,不同于丁字尺所描绘出的呆板世界”。从中提出了乡土聚落在长时间演化过程中,那些内部的、经验的、习俗的事物在代际中得以传承,是缘于“集体无意识”,乡土聚落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探寻无序中的“秩序”,发现无意中的“意义”。其中,存在一个关于“原型”的概念,在抽象的概念和具体的事物之间建立了联系,并从哲学层面的“范畴一构架一事物”,解读了乡土聚落理论研究的意义。何依教授进一步将乡土聚落的秩序概括为:宗族立序、信仰成境、场地聚合、田野为乡,分别来自宗法制度维系的血缘社会、地方信仰建立的聚落共同体、自然地势诱发的空间组织和文化地景对应的诗意栖居,这些要素共同构成了传统村落的空间秩序与文化意义。最后,结合多年主持传统村落保护规划的经验,分析了当前传统村落保护的困境,提出了 “封闭与开放”“内部与外部”“ 慢生与速改”的三对矛盾。报告内容引发了现场师生热烈的讨论,参加报告会的还有党安荣、张敏、王英、于涛方、黄鹤、孙诗萌、郭璐等教师及本硕博在校生共50余人。